一、概况
珲春是国家级革命老区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,抗战时期使珲春成为了东满地区重要的红色通道之一。上世纪30年代,中共珲春县委诞生于距离珲春县城45公里的大荒沟。这里也是东满最早成立游击队、建立游击根据地的地区之一,其辐射范围达到方圆一千平方公里。大荒沟抗日根据地是党在珲春地域上建立、发展和保卫红色政权的重要地区,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。
2004年,珲春市委、市政府研究决定,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大荒沟红色资源,传承革命传统文化,依托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,投资建设了“珲春市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”。同年8月15日,作为“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”的集中展区,建筑面积仅220平方米的大荒沟党史展览馆(简称“旧馆”)开始对外开放。
此后,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提档升级,大荒沟党史教育地基现已成为了以珲春党史展览馆为中心,包括:县委诞生地、三胎泉、大荒沟烈士陵园、十三烈士陵园、荒区苏维埃政府遗址、伪军起义遗址等十余处革命遗址、纪念广场和纪念碑为主的党史教育基地。2015年,基地内2公里的路面实现硬覆盖,横跨回岩河的红星桥投入使用。在清水洞仿造了一间泥草房结构的县委机关办公场所。同时开发了三胎泉、革命洞等与珲春革命历史相关的自然景点。
二、党史展览馆介绍
2015年,市委市政府决定,重建党史展览馆。2017年7月21日,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、建筑面积3768平方米的珲春党史展览馆新馆投入使用,2400平方米的展厅集中展示了党领导下的珲春各族人民“万众一心、团结协作,敢于亮剑、勇于担当,顽强拼搏、攻坚克难,甘于奉献、力争上游”的胸怀和风貌。2017年8月,建设大荒沟烈士纪念广场。2020年建设刘建章纪念广场,重建伪军起义、荒区苏维埃政府纪念广场。多年来,珲春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逐渐成为延边州特点鲜明、功能完备、影响广泛的党史党性教育基地之一。
展览馆分为建党初期、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等六个部分,以百余件文物、千余张图片、六万余字,综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珲春地域从无到有,发展壮大,带领珲春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,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、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。
珲春党史展览馆作为大荒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、党风廉政建设教育、党史党性教育等四大功能,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。
三、相关建设
近年来,珲春党史工作者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,突出“查、建、用”为发展红色文化的思路,创新举措,充分发挥红色资源“资政育人”的作用,丰富了全市城市文化内涵,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和魅力。
如今,珲春党史展览馆被国家关工委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是“全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”、“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、“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”、“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”、北部战区“红色基因代代传教育基地”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并于2017年1月成功入选第三批“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”,2022年入围延边州首批“发现最延边”网红大可地名单。
主办: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:中国吉林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