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珲春大荒沟,长山环绕的山脚下有一片墓葬群,那里长眠着十三位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。

1933年农历八月的一天,受命攻打东宁县城返回的珲春游击队,在中队长朴振兴带领下从汪清罗子沟出发返回大荒沟。连日来的昼行夜宿,几百里高强度行军,战士们十分疲劳,于是决定暂时在大荒沟休整一晚。考虑到已经到了根据地,朴振兴决定让大家好好休息一晚,就把队伍安顿在了离村子不远的一个没人住的空房里。为安全宿营,游击队分别在村南几里远的清水洞和离游击队宿营地200米远的地方安排了岗哨警戒。宿营后,游击队员由于白天行军劳累,很快进入梦乡。

村子里有个叫裴元一的人,曾经任过县委秘书一职。他本是地主家的公子,原本以为投身革命能飞黄腾达。却没料到如此艰难困苦。平时行军打仗不说,还没有吃没有穿的,心中早就萌生了退意。有一次,裴元一回乡探家,裴元一的父亲看到“皮包骨”的儿子回来,当即让家里人赶紧杀鸡炖汤好好给自家儿子补补身子。裴元一一边吃饭一边和地主老爹诉苦,早忘了“保守秘密的纪律”,全然没有秘密可言。

听了儿子讲的“苦日子”,裴元一的父亲就说:“儿子,当初我就不让你去,你偏要去。看你现在这个样子,爹心疼啊。赶紧回家吧,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,非要过那野人的日子吗?”“不行啊。要是被日本人知道我干过游击队,我这小命也保不住啊。”面对儿子的作答,裴元一的父亲神秘地说:“这个你放心。爹早就归顺皇军了,只要你在皇军面前立了功,保准你没事儿,指不定还能在皇军那边混个差事也说不定呢。”听到这,裴元一看着满桌的佳肴。再看了看父亲,想到干革命的“苦日子”不知啥时候是尽头,他动摇了,退缩了,最后彻底背叛了革命。

这天,裴元一终于发现了游击队的行踪,他如获至宝,连夜跑到驻扎在密江的日军守备队告密,并引导他们偷偷地来到了游击队驻扎地。敌人先是在清水洞偷袭控制了放远哨的李宝玉和崔义顺,随后杀气腾腾地扑向游击队驻地。等到近哨金在根发现敌人的时候,敌人已近在咫尺。刚入伍不久的金在根慌乱中忘记第一时间鸣枪报警,而是撒腿向驻地跑,边跑边带着颤抖的声音大喊:“敌,敌人来了!”

被喊声惊醒的中队长朴振兴,立即命令游击队员赶紧突围。他指挥大家说:“你们赶快随我往外冲!”随后,他踢开窗户向外冲,可迎面射过来的几颗子弹打中他的身体,他一下倒在了血泊中。

紧急关头,小队长吴彬一面鼓励队员一面大声喊到:“让你们尝尝我们的子弹!”当他向敌人猛烈射击时,腹部中弹,鲜血和肠子顺着弹孔向外涌出。他吃力地倚着门框,一手捂着肚子,一手提着枪,一梭子子弹射出去,撂倒了几个敌人,杀开一条血路。但由于伤势严重,流血过多,他踉跄着跑出几十米,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山里红树下。临牺牲前,想到不能让手中的枪落到敌人手里,就把枪栓拔出来,扔到几米远的草丛里,将枪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。当时他年仅29岁。

战斗还在持续。金龙学、朴永信,梁泰星,金时天、朱炳甲、李兴国、裴松林、高振俊、金长协、金吉龙和新队员郎xx相继倒下。他们用自己的牺牲,保护了朴根荣、蔡均天、沈吉万、姜昌云等十余名队友顺利突围。

日军守备队离开后,回到战场的游击队队员们和当地反日群众含着热泪,安葬了十三位烈士的遗体。

主办: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    承办:中国吉林网